目的地搜索 用户中心

青岛建筑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2021-07-27  来源:装配式建筑产业网  阅读:

近日,山东省建筑业迎来首家国内A股上市企业——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德才装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隆重举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仪式。一声锣响,实现了山东省建筑业资本市场零的突破,掀开了青岛市建筑业发展的新篇章。

德才装饰上市是近年来青岛市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2020年,青岛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00.2亿元,同比增长6.8%,增幅居山东省第一。“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建筑业产值更是实现了17.5%年均增长率;增加值实现了22%年均增长率。

一、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拓宽拓广市场布局

(一)搭建“出海”新平台。建筑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行业竞争激烈、违约风险较大等诸多难题,这让很多企业“走出去”步伐频频受阻,为解决这一困境,2016年4月,青岛市倡导成立了“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通过联盟平台,实现了由“借船出海”向“抱团出海”的新突破,帮助青岛市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建筑业企业外出施工“足迹”遍布北京、广东等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美国、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51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出省及出国产值4270.3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46倍,2家企业连续多年入选商务部“中国对外承包完成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双百强”。

(二)构建“本土+”新模式。青岛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资金实力、融资能力、技术水平上偏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整体实力与中字号等大型企业差距较大,在承揽地铁、地标性建筑等大项目上竞争力不够强。为扭转这一局面,青岛市积极探索“本土+”运营模式,为本外地建筑企业、民营国有建筑企业搭建平等竞争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地建筑企业与本土建筑企业构建战略合作平台,支持企业采取联合体投标等方式参与参与轨道交通、港口航道、体育场馆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与外地建筑企业的深度融合、互惠共利。青岛城建、中青建安、中建八局四公司等青岛本土企业通过联合体等形式参与青岛地铁、康复大学、亚洲杯体育场馆等重大工程施工,逐步化解本土建筑企业参与大项目建设少或无力参与的困局。

二、用生态思维创发展环境,做大做强企业主体

(一)破解资质制约“瓶颈”。施工企业资质是企业从事市场开发的“敲门砖”和“入场券”,是衡量建筑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特级企业数量偏少一直是困扰青岛市建筑业不断做大做强的一道难题,截至2016年底,青岛仅有3家特级资质企业,与成都、武汉、南京等副省级城市差距明显。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面对差距、决心突破,成立“局长包干服务企业专班”,局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认领企业升级“任务书”、一对一深入了解资质升级“堵点”、一对一明确资质升级“路线图”,实际解决了拟升级企业高端人才招聘难、海外业绩认定难、技术中心创建难等实际难题。“十三五”期间,青岛市特级、一级企业数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新增特级资质企业10家,同比增长333%;新增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49家,同比增长82%,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主力军”。同时,“局长包干”成为服务行业发展的“加速器”,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局长包干服务企业专班”的服务扶持下,青岛市建筑业一季度就基本实现全部复工达产,产值实现近5%的正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

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项目),获得2019年鲁班奖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青岛市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缺少大型央企驻扎、缺乏大型业绩积累的矛盾不断凸显,为此,青岛市围绕地铁、路桥、港口、机场建设等重点产业和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持续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用一流的市场环境、广阔的发展前景、优质的服务水平吸引行业“龙头”企业落地。近年来,中铁十七局一公司、中铁建工山东公司等企业纷纷落地青岛(中铁十七局一公司填补了市公路特级空白、中铁建工山东公司2020年实现产值超150亿元)。这些大型企业的入驻,带动了本土企业升级、增项、提效,为建筑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内生动力。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承建的马来西亚达迈山景公园综合体项目,获得2019年鲁班奖

(三)持续强化政策供给。浙江、广东等建筑业发达地区一直注重对建筑业的政策扶持,先后围绕市场环境、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等维度提出创新性政策举措。青岛市主动对标先进城市,积极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深化政策供给,先后对标深圳等城市,出台《关于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告知承诺制的通知》,全面改革事前审批备案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招标工作高效率、高质量、规范化发展;对标成都等城市,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快项目审批促进投资增长的四条措施的通知》,通过深化发包管理、简化开工条件、推动容缺审批、后置施工图审查等举措加快项目落地推进;对标宁波等城市,先后出台《关于开展建筑业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化建筑业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减轻企业资金挤占压力,自2018年工作开展以来,已开展各类保证保险业务30584单,盘活企业资金约142亿元。近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等12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为贯彻落实好省上文件精神,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拟出台《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建筑业总部经济、引导企业外向发展、加快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打造“青岛建造”品牌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进一步巩固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

三、用发展思维固成长根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一)持续弘扬工匠精神。“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面对建筑业普遍学历较低、人员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青岛市主动开办岗前课堂、流动课堂、建筑工地业余学校和职工夜校,多途径、多渠道开展技能培训工作,不断鼓励行业专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教学力量积极参与行业职业培训,深化产教融合。定期举办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助推器,不断促进建筑工程品质提升和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青岛市有5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新中国70周年建筑工匠,1人获齐鲁大工匠,2人获齐鲁工匠,7人荣获全省住建系统“好工匠”称号。优秀人才铸就优质工程,“十三五”期间,青岛市荣获鲁班奖1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40项,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奖106项,精品工程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项目,获得2017年鲁班奖

(二)创新探索绿色金融支撑机制。坚持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瞄准绿色金融发展方向,加强与金融机构、企业主体合作,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对接绿色城市领域融资需求,加大绿色信贷规模和产品创新力度,打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多模式支持的“组合拳”,初步建立以绿色融资模式为特色的城乡建设市场化资源配置结构。先后开出全国首张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单、“减碳保”建筑节能保险保单,发放全省首笔1000万元“碳中和”贷款和首笔5亿元“碳中和”债券,努力趟出资本力量助推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新路径。与建设银行等6家金融企业(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获得意向性绿色城市金融支持资金达3500亿元。目前,青岛市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925.34亿元,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助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项目,亚洲体量最大的经PHI认证的被动房

(三)深入推进绿色建造应用拓展。坚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推动绿色设计、绿色建设、绿色改造、绿色施工,加快形成绿色建造发展模式,助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青岛市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城市,成为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十三五”以来,通过全面提升绿色建筑实施水平,稳步提升建筑能效,促进建筑工业化、智能化协同发展,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6468万平方米、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面积1805万平方米。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706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3661万平方米。培育省级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13家,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面积2634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中德生态园技术展示中心项目入选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同时,依托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国家级试点,加强政策引导、政企协作,编制《青岛市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等技术性文件,打造目前国内最多的90余个品类的绿色建材品类目录,遴选23个试点项目,总投资达40亿元。

声明:以上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热词搜索:青岛 建筑业 装配式建筑 新建建筑

上一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印发实施
下一篇:《山东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开始撰写

装配式建筑产业网•建筑工业化智慧之窗
新闻热线:010-63381153
投稿邮箱:cnpbi2020@126.com